太空探索/銀河系熱氣噴泉 疑超新星爆發造成

  • 銀河系中熱氣噴泉可能是超新星爆發造成的。(圖/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)

生活中心/台北報導

美國喬治亞大學(University of Georgia)天文學家David Henley等人利用歐洲太空總署(ESA)XMM-牛頓(XMM-Newton)X射線觀測衛星收集資料,終於發現銀河系中有熾熱氣體會從銀河盤面流入 銀暈,之後逐漸冷卻成雲,又再落回銀盤的過程,很可能是超新星爆炸造成的,此過程同時對於整個銀河系和銀河系中的星際介質(interstellar medium,ISM)演化有很重要的影響。

銀河系中的星際介質是個相當複雜的動態系統,有處在不同相位(phase)的氣體,密度、溫度各異。而熱氣體(hot gas)、暖氣體(warm gas)和冷氣體(cold gas)等各種不同相位的星際介質其實會相互影響,使恆星誕生區成形或消滅,因而成為決定銀河系中整個恆星形成歷史的關鍵。

然而,質量最大的恆星終其一生、甚至在生命終點以超新星爆炸結束一生時,都會釋放大量能量,因而對星際介質有極深的影響。如能瞭解星際介質的結構和動力,便能反過來推測銀河系中恆星形成的過程,以及一般螺旋星系的演化狀況。

其中,熱氣體相位的星際介質,密度非常低(每立方公分0.01以下),但溫度高達絕對溫度數百萬度,因而得以發出X射線。科學家在1970年代X 射線天文學開始發展之後,才發現這些熱氣體ISM的存在;從那時開始,科學家慢慢瞭解熱氣體相位在ISM中有非常吃重的演出,因為它幾乎能直接追蹤恆星或 超新星等天體注入ISM的能量走向與變化。



超新星爆炸會加熱ISM,驅使熱氣體從銀盤流入銀暈,如同噴泉一樣,所以有「星系噴泉(galactic fountains)」之稱。星系噴泉使銀河系周圍都被熱氣體環繞,這種熱氣體暈在1990年代初期由ROSAT這顆X射線衛星首度觀測到,之後又在其他 螺旋星系周圍觀測到類似的熱氣體暈。

當熱氣體從銀盤向上或向下注入銀暈,高度可達數千秒差距(pc,1pc=3.26光年),但溫度隨著發出輻射而逐漸冷卻;冷卻後的氣體會凝結成 雲,並逐漸落回銀盤。整個氣體循環的動態過程將銀盤和銀暈結合在一起。電波天文觀測銀河系內的氫氣結果顯示:銀河系內的氫氣分布結構類似從銀盤冒出的超級 氣泡;然而,天文學家無法在這些超級氣泡發現熱氣體的蹤跡,因為來自熱氣體的X射線都被銀盤附近的物質吸收了。

受限於XMM-牛頓衛星儀器的觀察波段,故XMM-牛頓觀察的是銀暈中的主要熱氣體,即高度游離的氧原子所發出的X射線輻射。而Henley等人根據銀暈中的X射線光譜觀測資料,以及各種不同理論模型的預測結果加以比較,試圖找出熱氣體來源。

比較的理論模型中,其中一個認為熱氣體是從星系以外的物質聚集而成;另一個認為是銀暈中所發生的超新星爆炸導致氣體加熱而成;第三個理論認為超新 星爆炸提供了ISM氣體擾動的動力,並製造星系噴泉及其他特徵。Henley等人認為星系噴泉理論最符合所有觀測資料,因此雖然無法在銀盤附近直接觀測到 熱氣體,但是利用這種方式,答案也已經呼之欲出了。(文/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